“12·19”伤亡事故发生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期间,给全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建筑业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问题。
生态系统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们,当一类相似的问题频频出现时,那一定是生态系统出了整体性问题。如果不能迅速修复,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因此,迅速把政府顶层设计与企业家的基层探索结合起来,修复建筑业生态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拥抱新常态在转折中自强
在第十二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上,笔者曾就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提了四点看法:一是建筑市场无序化;二是建筑企业空壳化;三是项目经理名义化;四是民工教育形式化。从报道看,“12·19”事故的根源在于项目经理名义化;实际控制人(老板)垂帘听政,是个不出面的“地下工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检查、处罚也必然是徒劳的,因为罚非其人。对这种现象可以打一个生动的比喻:生病的人不吃药,吃药的人没生病。
这样的建筑业生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显然违背了我们时代的建设使命。值得庆幸的是,中央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如果说上一个10年建筑业没有普遍做强,反而出现了生态危机的话,那么下一个10年正是做强做大、修复生态系统的大好时代。
与以往大有不同的是,新形势下投资体系结构和投资方式发生变化、建筑企业总承包国际性发展趋势凸显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逐步落实等新特点,将使建筑市场上的博弈更加激烈。
面对时代性的伟大转折,企业关键还是要从自身做起,从激发内生动力的小处着手,主动拥抱新常态下的巨大变化,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工程总承包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大趋势,企业不改变自己,就要被别人改变。
2.互联网带来了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新契机。但能否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合建设传统产业,把原来的施工行业思维转向产业融合思维,以精细化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这是个极具挑战的命题。
3.两年质量治理行动的重点是管人。这个顶层设计,将结束建筑企业不养工人的时机。
4.市场监管由事前逐步转向事中监管,弱化建筑业市场资质管理,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
5.全面创新将是建筑业生存发展的背水之战。目前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普遍偏低,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向工业化、工厂化方向转型,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增强责任意识共同打造建筑生态
建筑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不仅有赖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每个建筑人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从当前来看,整顿市场是根本、企业治理是关键、规范教育是基础,这是修复生态系统需要做的迫切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监管目标,这将成为指导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每一个建筑人都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负责,同时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自觉维护和改善建筑业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社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不一样的电影院体验